音樂人的未來:演奏、教學、治療到科技應用的多元發展
- Zoe Weng
- 9小时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 嗨!您也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在線上收聽本篇文章內容:
音樂系畢業後的路,真的只能成為演奏家或老師嗎?這篇文章帶你認識兩位音樂人的真實故事。
賴俊諺——華人首位同時奪下法國 Jacques Lancelot 與比利時 Ghent 國際單簧管大賽冠軍。自學生時期即累積多項國際與全國首獎,近年多次以獨奏家身分與歐洲、臺灣樂團合作,並自 2025 年起擔任 NSO 國家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同時投入大專院校教學與國際音樂節推動,展現演奏、教育與推廣並行的多元職涯。
Zoe——旅歐音樂治療師,自小習多種中西樂器,大學主修音樂教育,後轉向音樂治療,具美國 MT-BC、德國 DMtG、瑞士 SFMT 多國認證,以實證科學為基礎,融合人本、行為、神經科學等臨床經驗超過 1,400 小時,並擔任台灣音樂治療學會國際事務委員,推動跨國交流且與醫師、神經科學家及研究中心合作;關注音樂 × 醫療 × 科技之數位健康工具,致力擴展音樂治療影響力。
賴俊諺背景介:高中畢業後到法國音樂學院
賴俊諺國中轉主修單簧管,高中期間參賽、參加營隊,看見更寬廣的舞台。高三考完後臨時決定留學法國,先就讀市立音樂院,一邊加強語言,一邊精進演奏,第二年再向上考更高層級的音樂院。留法經驗讓他理解體制差異與自我要求,也確認了「演奏 × 教學」並行的道路。
人與人的互動重要性:不做評斷、只做描述;
Zoe 的臨床工作
音樂治療現場強調「關係」與「描述式回饋」。治療師不輕易下評斷,而是以中性語言映照來訪者狀態,提供「情緒價值」與安全感。
演奏與教學同樣需要轉換思維: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幫助學生或個案更好地表達與理解自己。
美國與德國學習音樂治療的日子
Zoe 在美國進修音樂治療並獲獎學金,後赴德國攻讀音樂治療碩士。課程語言要求高,需能在臨床情境理解日常與身體症狀用語。德國學程重視跨專業合作與實作,從老人照護到精神醫療皆有臨床場域,簽證與就業體系對醫療相關專業相對友善。
音樂治療的出路、求職與薪資概況
德國醫療體系對音樂治療人力需求穩定,常見正職「一週 40 小時」院內職缺。薪資採公部門等級制,隨年資與學歷調整,約落在社會薪資分布中位至中上區間。
相較演奏與樂團正職稀缺,臨床職缺長期「缺人」,就業可預期性高。台灣現況以早療與兒少族群為主,公共補助與市場需求影響工作型態與收入。
與難民工作的經歷:個案分享
在急性精神科與難民安置場域,語言可能不通,但音樂能先建立安全與連結。Zoe 曾遇到一位難民青年,起初拒絕交流,後來透過鋼琴自由演奏慢慢建立眼神與互動,最終願意參與小團體活動。音樂提供了非語言的表達通道,也為社會復歸鋪路。
樂團與教學的工作並行
賴俊諺回台後在樂團任職並投入教學,將舞台與教室串起來。疫情期間雖多場演出停擺,但也因此拓展教學與多元合作。雙軌發展讓專業更穩定,也能回饋下一代。
音樂治療的發展空間
德國醫療現場長期徵才,院內合約穩定,休假制度健全。台灣端,早療、長照、失智與精神健康需求升高,仍有大量可開發場域。礙於法規與專業名目,臨床實務常以「音樂與復健/長照/心理支持」等名稱進行,實質內涵與音樂治療高度重疊。
跨域修課與學習:音樂在治療中的角色
入門學科包含生理學、解剖學、普通心理學、異常心理學、神經科學等。Zoe 建議善用校內跨域資源:體育系學肌肉解剖、特教與心輔課程理解學習與行為、生命科學課養成科學素養。臨床應用重點在於:用音樂建立關係、設定可量測目標、與跨專業團隊協作。
多元職涯的發展
音樂人的職涯不只「演奏家/教師」二選一。可能的配置:・演奏 × 教學 × 臨床服務(醫院/療養機構/社福單位)・課程設計 × 社區推廣 × 線上諮詢/工作坊・跨域創新(App/數位內容、聲音健康產品、照護場域服務設計)關鍵不是單一路徑,而是以核心能力「轉譯」到不同場景,建立可持續的專業組合。
教學現場的例子與比賽壓力
比賽評分常受主觀審美影響,容易讓學生為迎合「無爭議」而壓抑自我。建議把音樂從「滿足社會期待」轉為「照顧自我」的工具:・以描述式回饋陪伴學生覺察情緒與目標・將熟悉旋律置入穩定節拍,配合動作或呼吸,做情緒與專注力訓練・用歌詞書寫、播放清單建立日常情緒調節流程
音樂系出路,絕不僅止於演奏或教職。從賴俊諺的舞台與教育並行,到 Zoe 在臨床與數位健康的實踐,我們看到音樂專業能延伸到更廣闊的場域。當音樂人願意跨域學習、打開新視角,職涯不只是單線,而是能編織出多元而充滿韌性的可能。
* 嗨!您也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在線上收聽本篇文章內容:
🎙️Zoe 音樂療心室 l 陪你學新知、看時事、聊心事
Zoe 音樂療心室 podcast 節目致力於為聽眾創造一個溫暖的音樂、心理與成長空間。作為一個結合音樂、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的 podcast 節目,我們透過四個特色單元,陪伴聽眾挖掘生命中那些值得珍視的片刻,找到屬於自己的旋律與力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