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之路:專業壓力與美國CBMT考試技巧解析,入行必備指南
- Zoe Weng
- 6天前
- 讀畢需時 11 分鐘
* 嗨!您也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在線上收聽本篇文章內容:
跨越沙漠的音樂治療之旅:專訪美國執業音樂治療師 Sally
在音樂治療領域中,我們有幸邀請到畢業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音樂治療師Sally分享她的專業旅程。Sally現於拉斯維加斯安寧緩和照護機構服務兒童與成人,並於2023年6月取得美國音樂治療師證照(CBMT)。她的部落格「在沙漠中的音樂治療日誌」詳實記錄了準備CBMT考試的完整歷程,從心理建設到實際策略,為有志取證的音樂治療師提供寶貴參考。這個部落格名稱源自她在亞利桑那州的求學經歷和現居拉斯維加斯的沙漠環境。Sally於2020年初抵美國時透過Instagram發現我們的節目,欣見台灣積極推廣音樂治療這個新興領域。五年來,從初到美國至今取得證照正式執業,她經歷了豐富專業成長,並坦言:「考上證照是個重要轉捩點,代表我完成學業、實習,正式進入職場。雖然不易,但很值得。」對於專業知識維持,她分享:「剛開始工作後,腦袋確實會一度空白,需要持續閱讀研究、更新知識,特別是長期專注於特定族群時,容易忘記其他介入方法的應用技巧。」
CBMT 美國音樂治療師證照考試介紹
美國音樂治療師的證照考試,即 CBMT(Certification Board for Music Therapists),是每位想在美
國從事音樂治療工作的專業人士必經的重要關卡。這不只是學業訓練的最終步驟,更是進入職場的門票。
為什麼 CBMT 這麼重要?
因為你若沒有通過 CBMT 考試,就無法在美國合法從事音樂治療工作。雖然不是每個州(state)
都有針對音樂治療師的法律保障與規範,但 CBMT 作為一項全國性證照,是打開各州工作的必
要條件之一。
以紐約為例,即使你考過 CBMT,要在當地執業,還需要申請額外的州級證照,例如藝術治療師
證照 LCAT(Licensed Creative Arts Therapist)。而像內華達州,也有屬於自己州內的認證系統。所以不論你在哪一州工作,都需確認當地是否有額外的執業資格要求。
考試制度與準備過程
CBMT 考試是選擇題形式,共有 150 題,需於限時內完成。這些題目會涵蓋各種不同的服務族群
與臨床場景,例如:精神疾病、兒童、老年人等等。每位考生拿到的題目組合都不同,有些偏重精
神科,有些則是老年族群,這也使得準備起來更具挑戰性。
有趣的是,四選一的題目中,往往會有兩個選項是完全不合理的,另兩個則都符合職業倫理規
範。這時就必須靠細節判斷,選出「最合適」的答案。這不只是知識的測驗,更考驗解題技巧與語感判斷力。
考試地點與彈性
CBMT 採用電腦化測驗(類似 TOEFL iBT),因此幾乎全球皆可應試。Zoe提到自己就曾在美國、德國與台灣考過三次,才終於通過。每一次失敗都讓人身心俱疲,但這正是 CBMT 的現實——只有「過」與「不過」,考試制度相當果斷明確。
準備方式
對於亞洲學生來說,選擇題本身反而是優勢。我們習慣考試與解題訓練,在語感掌握、關鍵字判
斷與邏輯推理上,具備一定基礎。只要多加練習、熟悉題型,透過模擬試題與讀書會支援,是可以
大幅提升通過機率的。
歐洲與美國制度的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在職業資格的認證上更傾向「形成性評量」,強調批判性思維、實作報告與整體學習歷程。而美國的 CBMT 則是「總結性評量」,採取標準化測驗,使用通過與否的二元結果。
Las Vegas 城市特色與音樂選擇
賭城拉斯維加斯不僅是賭場與華麗秀場的代名詞,這座城市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背景與音樂資源,成為連結病人的獨特媒介。在與年長族群工作時,The Beatles的《Love》音樂秀或Elvis Presley的經典表演常喚起長者共鳴,這些記憶成為療程中建立情感橋樑的寶貴素材。作為台灣國樂出身、台南藝術大學古箏主修的音樂治療師,我曾帶古琴到美國中國城養老院,引發長輩熱烈反應;雖然日常治療以便攜的吉他為主,但無論是東方樂器的文化連結,還是小豎琴對情緒困擾青少年的安撫效果及在安寧照護中營造的平靜氛圍,這些跨文化元素都證明了音樂治療作為人文導向專業的深刻價值——只要能呼應個案的文化與情感經驗,任何音樂元素都能成為療癒的媒介。
醫學單字祕技、不同學派的關鍵字
談到音樂治療專業資格的考試準備,有一件事是無法逃避的:醫學專有名詞。
這類考試中最常見的題型,就是給你一個情境,讓你從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的症狀名稱或療程
方式。以「失語症(Aphasia)」為例,可能會有兩個選項都屬於失語症,但你必須清楚知道哪一種是「聽得懂但說不出口」,哪一種是「可以說話但無法理解他人」,才能正確作答。因此,理解名詞定義、反覆練習是關鍵。
我的單字記憶技巧:手寫筆記與反覆消化
準備考試時,我會準備一本空白筆記本,把看不懂或容易混淆的名詞,一一抄寫、整理、分類。不
是單純地抄,而是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達,幫助自己真正理解。這種「用手寫幫助記憶」的方式,
比單看書籍或螢幕更有效。
除了做筆記,我也會去翻閱經典教科書後面的 glossary,把陌生的單字標註出來查意思。這種方
式雖然傳統,但非常實用。
情境題關鍵「抓關鍵字」
考試的另一個難點,在於不同學派的風格和關鍵字。如果你能快速辨認出出題者屬於哪個學派,
就能推敲出他想要的答案。
舉例來說:
● Transpersonal Approach(超個人學派):如果題目中出現 spiritual(靈性)這個關鍵字,幾
乎可以確定他要考的就是這個學派。
● Holistic Approach(整體療法):若題目強調 we take care of the whole person(我們照顧
的是整個人,而不是疾病本身),那就是在說 Holistic。
你甚至可以根據題目中使用的樂器,來判斷是哪一個學派出題。例如:
● Neurologic Music Therapy(神經音樂治療):如果題目中提到 oto號,那幾乎可以肯定是
神經學派的風格。
這些「小技巧」雖然看似瑣碎,但在考場上往往決定勝負。事實上,我認為這門考試就是有解法
的。不是像哲學題那樣模糊,而是只要掌握關鍵字和脈絡,就能做出正確選擇。
準備方向:關鍵字、學派風格、出題套路
若想更進一步準備,不妨整理各學派的代表性用語。例如每一個學派都會有他們偏好的術語、治療流程,甚至常引用的理念。
也可以從出題者過去發表的 paper 或研究背景來推敲出題方向,但其實只要在課堂上對各學
派的基本風格有清楚掌握,就足夠應付大部分題目。
給考生的建議:多做筆記、熟悉題型、不要怕考不過
這項考試的好處之一是,一年可以考 12 次。即使這次沒過,也只需要等 30 天就可以再報名。系
統還會強制你在這段期間閱讀、準備,鼓勵你真正學懂再來挑戰。
當然,考試費用不便宜,考太多次會先破產,但只要用對方法,掌握上述技巧,其實沒有那麼難通
過。
唸書的感覺:就學與經濟壓力大
取得美國音樂治療師證照(CBMT)是一段既嚴謹又昂貴的旅程。申請者必須提交1,200小時臨床實習時數證明、教授推薦信及成績單等資料,經過官方與學校雙重核對確認完成所有必要課程與實習後才能獲得報名資格。報名費約USD 200~300不說,證照每五年需更新一次且每年還需繳納年費(目前為USD 80)以維持合法執業資格。而音樂治療科系本身課程繁重、實習時數要求高,對制度尚未完備的地區如台灣來說尤為挑戰。我在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就讀期間,每天腦袋幾乎都快爆炸,加上考量經濟因素,我刻意避開如Boston等高消費東岸城市,選擇氣候炎熱但生活費相對低的Arizona和加州申請學校。熱愛陽光與高溫的我,不僅在專業上獲得成長,也曬出了健康的古銅色肌膚—雖然常被台灣朋友念不擦防曬,但我認為這樣的膚色充滿活力,是美國求學生涯中一點意外的收穫!
CBMT 美國音樂治療師證照必考題目:道德與倫理
在美國學音樂治療,選擇學校是一門學問。由於沒有學校排名制度,因此大家最終的目標其實都
是為了考取 CBMT(Certification Board for Music Therapists)證照。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反而是一個自由且個人化的過程。這些「道德與倫理」題目其實是可以準備的!
CBMT 的考試內容涵蓋相當廣泛,尤其「道德與倫理」是必考範疇。考試會要求你閱讀來自AMTA(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的職業道德規範與臨床實踐準則,有些題目甚至會原封不動地把原文放進考題中。所以,只要你曾經讀過相關內容,當下看到題目時往往能夠直接對上正確答案。
除了道德規範,還有許多題目會針對不同族群(populations)提出臨床應用的問題。比如在老人照
護(geriatric)中,你要知道如何進行評估(assessment)、介入(implementation)與結束療程(
termination)。不同族群的處理方式略有不同,建議在複習時將其詳細整理與區分。
神經音樂治療、學派與疾病識別重點
若你曾接受神經音樂治療(NMT)的完整訓練,會更了解他們偏好的 intervention 方式。考試中常
會問到某一療法適用於哪些情境與對象,對於熟悉這些 intervention 的人來說,答題會更有方向。
精神科相關的題目也常常讓人頭痛。例如,雙相情緒障礙(bipolar I 與 bipolar II)的區別就經常成
為出題點。這類疾病雖名稱相近,但臨床特徵卻不同,必須特別熟記,否則很容易答錯。
此外,考試也會測驗某些音樂治療介入技術是否適用於特定族群。像是在精神疾病相關題目中,
如果選項出現 GIM(Guided Imagery and Music),幾乎可以直接排除。因為這類患者本身就有幻
覺、幻聽等狀況,GIM 這種引導意象的療法可能會加劇他們的症狀,因此被列為禁用項目。這也
是考試中很容易設下的陷阱之一。
模擬考題:熟悉題型、發現盲點
大量練習模擬考題,無疑是最有效率的準備方式之一。透過模擬題,你不僅可以熟悉出題方式,
還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盲點。
當時我購入了兩套模擬題(約 USD 50),分為 A、B 兩版。根據經驗,A 版偏簡單,適合初期準備;
B 版難度較高,更接近實際考試情境。我的策略是:先用 A 版練習並做地毯式複習,等到考前兩
三天再計時完成 B 版,模擬正式考試壓力。畢竟 CBMT 考試全長 3 小時、共 150 題,時間管理也至關重要。雖然這些模擬考題需要付費,但能用金錢解決的問題都算小事。比起在正式考場出錯,投資這筆錢絕對值得。
眼力與耐力的考驗
音樂治療師的CBMT證照考試不僅是知識的測驗,更是眼力與耐力的極限挑戰。每題如小冊子般的試題中藏著關鍵資訊,稍有疏忽就功虧一簣;150題中只有130題計分(其餘20題為測試新題),必須答對至少95題才能通過,而你永遠不知道哪些是計分題。我經歷了三次考試,前兩次失敗帶來深刻挫折,直到抱持「放寬心」的心態反而成功。這段歷程讓我領悟支持小組的重要性——找朋友一起準備、討論、互相激勵;我製作了130題模擬題,不論答對答錯都重新檢討,特別是專有名詞的定義;遇到不解之處,我直接帶著題目請教教授與實習督導,他們總是樂於協助。像PTSD患者出現Flashback時的處理方式,究竟該選「口頭情緒支持」還是「立即使用音樂放鬆技巧」,這類題目特別考驗臨床經驗與理解深度。我強烈建議在畢業前完成考試——知識最新完整、專業人士隨時可諮詢,且能將研究所課程折抵證照更新學分,節省未來費用。這段準備過程雖然艱辛,卻是重新統整知識、深化理解的寶貴機會。別怕發問顯得笨拙,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就是那個願意多問一點的人。
現場模擬考:精神科與兒童個案的挑戰
在考試現場中,最常讓人陷入糾結的部分,往往不是不會,而是「不知道哪個該先做」。例如,一個
模擬題目是關於一位出現 flashback 的個案。此時你必須在 verbal realization(語言回應)與音樂放鬆(music relaxation)之間做選擇。
如果是我,會先以語言介入,了解個案目前的狀況,協助他回到當下的現實中。因為如果直接進
行音樂放鬆,可能會讓他的思緒更陷入過去的創傷回憶。這種情境考驗的是對流程順序的判斷力—— 不是不能用音樂,而是你要知道「先後順序」的關鍵。
兒童個案:與自閉症兒童的互動策略
另一題則是關於自閉症兒童的個案。他有觸覺過度敏感的狀況(TAC),不喜歡被碰觸。題目問:在療程中,你該如何與他互動、建立關係?
四個選項中,我一開始選了「諮詢職能治療師(occupational therapist)以取得更多背景資訊」,但
後來才發現這不是最佳答案。因為題目關鍵字是「當下怎麼做」。所以最合適的選項其實是「使用verbal prompt(語言提示)引導他與他人互動」。這提醒我們,考題常常不是考你知不知道方法,而是考你能不能抓到重點字詞,判斷「立刻可執行的介入」。
精神科題目:出院前透露自殺傾向的少女
這題我印象特別深刻。個案是一位住在精神病院的青少女,已經準備出院,卻在臨出院前告訴你
她有自殺傾向,並曾遭受 abuse(虐待)。你必須在「提供安全空間讓她表達」與「重新擬定治療計畫並中止出院程序」兩個選項中做出選擇。我選擇了「提供安全的空間讓她表達情緒」,因為這是當下最重要的介入。很多精神科病患會因為醫院提供穩定的環境而不想出院,而這樣的情緒與行為,其實需要先被理解與接住,而非馬上改變治療計畫。考試不僅是在考你會不會,而是讓選出「最立即有效」的做法。
備考心得:學校練習與臨床經驗缺口
我記得我是在 2019 年考過這項證照的。雖然這些題目看似學術化,但我現在回頭想,還真是臨
床經驗幫了我很多 —— 畢竟工作久了,處理狀況會越來越直覺化。
對於還沒有太多臨床經驗的學生來說,這些題目真的蠻難的。最好的備考建議就是:盡量在學校
完成所有模擬練習,跟教授討論答案為什麼是這樣,錯在哪裡。這種實戰型的討論,才是最有用
的學習。
相信自己是一位好的治療師:超越考試、擁抱永續學習
音樂治療這個領域看似溫柔,實則是專業與持續學習的嚴謹旅程。長期與同類型個案工作容易陷入「例行公事」的模式,忽略更多創意介入的可能性,這使得持續進修變得格外重要——無論是研討會、讀書會或新課程,都能為臨床工作注入新活力。我畢業時教授的叮嚀至今仍言猶在耳:「在這個專業裡,永遠不能停止學習。」音樂治療學科不斷演進,新研究與方法層出不窮,精進之路需要時間與熱情的投入,這也造就了一個「很累」的專業現實。CBMT考試的通過率從2023年的60%多降至現今的50%多,可能是考試委員會逐年提高難度所致。若你正在備考,請好好努力,別害怕發問——能問就問,能討論就討論,千萬別獨自埋頭苦撐。但最重要的不是考試結果,而是你對自己的信心。考試僅是專業門檻的一部分,完成學業、實習、參與考試,這些都證明你的教授與督導已認可你的專業能力。善於找重點、解題、抓邏輯是這類考試的小技巧,而運氣也扮演一定角色。無論你在專業旅程的哪個階段,請記得:吃好、睡飽,才有力氣繼續前行。希望這分享能為你帶來溫暖與勇氣。
* 嗨!您也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在線上收聽本篇文章內容:
🎙️Zoe 音樂療心室 l 陪你學新知、看時事、聊心事
Zoe 音樂療心室 podcast 節目致力於為聽眾創造一個溫暖的音樂、心理與成長空間。作為一個結合音樂、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的 podcast 節目,我們透過四個特色單元,陪伴聽眾挖掘生命中那些值得珍視的片刻,找到屬於自己的旋律與力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