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助人工作也有高風險?音樂治療師的職場安全實錄


* 嗨!您也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在線上收聽本篇文章內容:


「你知道嗎?我那天上課上到一半,被五歲的孩子打到流鼻血……」

這不是驚悚故事,而是一位音樂治療師 Anita 的真實經歷。她在節目中毫不避諱

地分享了療程中面臨暴力風險的瞬間,以及這些衝擊對心理造成的餘波。


Anita 最近發生的事情:療程裡的突發事件與流血

Anita 回憶那天的個案是一位五歲的唐氏症孩子,伴隨情緒障礙與衝動行為。在

嘗試多種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無效後,孩子突然情緒高漲,一拳打在她臉上,導

致流鼻血。事後反思,Anita 才意識到自己的心理需求與創傷反應一直被忽略

——我們在專業訓練裡學會「理解個案行為的原因」,卻常常忘了「自己也是

人」,會痛、會怕,也會內傷。


防範突發事件的方法:從溝通到防護

助人工作不是辦公桌前的平靜時光。音樂治療師面對的個案年齡與病症差異極

大,從兒童到長者、從自閉症到反社會人格,每一場療程都是未知的現場。為

了因應突發狀況,Anita 分享自己與護理師、家屬主動建立溝通管道的重要性。

除了事先了解個案的行為觸發因子,也會攜帶警報器與緊急聯絡資訊,應對可

能的危機場景。


心理層面的自我照顧:找人說出來,真的很重要

除了生理的打擊,心理壓力也不容小覷。Anita 坦言,自己曾經在下班後情緒潰

堤,無預警落淚。這才驚覺長期壓抑對身心的影響有多深。她鼓勵助人工作者

善用督導制度與同行支持,不要覺得開口是麻煩他人。學會承認自己的脆弱,

才有空間處理情緒與修復。


降級訓練與防身術:專業中的生存技能

Anita 也提到一些單位有提供危機處理與防身訓練,包括口語降級技巧與肢體應

變方式。這些實務訓練能幫助治療師在高風險環境下保護自己,也有助於平衡

專業與人身安全的矛盾。


傷害保險的職業分類:音樂治療師應該算在哪一類?

錄音中兩人討論了「職業傷害保險等級」這個話題——保費依風險高低分為 1

到 6 級,從辦公人員到警察、消防員都有明確分類,但音樂治療師該歸類在哪

裡?面對可能的肢體攻擊與心理創傷,他們或許應被視為風險中高的職業。


主持人 Zoe 提到,她所屬的德國音樂治療協會提供會員購買責任險的管道,保

費僅需約台幣 1,500 元一年,保障療程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損害與法律責任。這

樣的制度性支持對治療師來說至關重要。


自我照顧不是自私,而是永續助人的必要條件

節目最後,Anita 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自我照顧不是自私,而是持續助

人的必要條件。」從心理支持到制度保障,從個人覺察到團隊合作,助人者需

要一套完整的支持系統,才能在高壓環境中長久走下去。正如她所說:「我們

的工作很重要,但也不好做。」希望透過這場對話,讓更多人理解助人工作的

現實與挑戰,不是為了恐嚇,而是讓改變有機會發生。



* 嗨!您也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在線上收聽本篇文章內容:


🎙️Zoe 音樂療心室 l 陪你學新知、看時事、聊心事

Zoe 音樂療心室 podcast 節目致力於為聽眾創造一個溫暖的音樂、心理與成長空間。作為一個結合音樂、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的 podcast 節目,我們透過四個特色單元,陪伴聽眾挖掘生命中那些值得珍視的片刻,找到屬於自己的旋律與力量。

Comments


bottom of page